廈門:六大新興產業實現跨越式增長中華人民gps車隊管理共和國商務部網站

走訪

廈企碳化矽技術全國領先

隔著一面明亮的玻璃墻,幾位穿著白色無塵防護服的技術人員,正在千級潔凈間裡操作碳化矽外延晶片生長設備。碳化矽電力電子是國際上公認的下一個50年的最佳電子材料。

今年3月,瀚天天成電子科技(廈門)有限公司成功研發出6英寸碳化矽外延晶片,成為國內首傢提供商業化6英寸碳化矽外延晶片的生產商。而一年前,瀚天天成就在國內率先研發出4英寸碳化矽外延晶片,打造瞭“廈門造”的神話。

“在這裡工作的技術人員,一半以上學歷都是碩士以上。”瀚天天成總經理鄭忠惠指著無塵車間介紹說,為瞭組建強大的碳化矽研發和生產團隊,瀚天天成邀請瞭美國、日本和國內頂尖的碳化矽技術人才,目前公司從海外引進的專業人才就有6人,公司技術團隊成員在碳化矽研究領域已發表學術論文近300篇,申請專利10多項。今年1月迄今,公司聯合其他企業順利承擔瞭2個國傢科技部863項目。

“接下來我們還將引進外延、器件、應用模塊、拋光、特氣等專有人才。”在鄭忠惠看來,人才是公司持續發展的關鍵。

在人才和高新技術的推動下,瀚天天成逐步發展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空間載體。按照計劃,瀚天天成下一步還將打衛星監控管理系統造碳化矽電力電子產業集群,持續引領產業向價值鏈高端發展。

舉措

引進高層次人才助推產業發展

瀚天天成在國內的一次次“率先”,折射的是我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大態勢:目前我市以轉型升級為抓手,創新驅動,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

根據《廈門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十二五規劃》,“十二五”期間,我市重點培育的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與新醫藥、新材料、節能環保、海洋高新以及文化物流路徑規劃創意產業。2013年,我市軟件和信息服務產業產值約602.7億元,生物與新醫藥產業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212.4億元,文化產業實現估值近千億元,新材料、節能環保、海洋高新產業也都實現瞭跨越式增長。

另一方面,人才,特別是高層次、領軍型創新創業人才,已成為我市戰略性新興產業持續發展的助推器。近年來,我市配套出臺“雙百計劃”、“海納百川”等人才政策,引進瞭一批能突破關鍵技術、發展高新產業、帶動新興學科的科技創新創業核心人才。據統計,到目前為止,引進的人才中有近80%投身於廈門相關產業領域開展技術創新,10餘個創業團隊重點領域技術攻關取得突破性進展,成為全國同行業的領軍人物。其中,在創新驅動的示范園區——火炬高新區裡,就聚集有4位國傢千人計劃創業人才、490位來廈創業的留學人員。

點評

高科技企業應成為新興產業主力軍

廈門大學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教授認為,受資源所限,建立在資源和要素大量供給基礎上的傳統產業絕非廈門未來發展的優勢。“廈門應該發展諸如新材料、節能環保、文化創意這樣的輕型產業。”在他看來,類似瀚天天成這樣的高新技術企業當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主力軍”。

林伯強說,把握方向的同時,廈門應當充分發揮生態和生活環境的優勢吸引人才,並有一個配套的政策環境,讓人才和科研技術留得下。

“隻有通過精心的服務才能吸引企業進來,留住企業,形成良性循環。”林伯強認為,創新創業宜居環境已成為我市競爭力的重要體現,而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這樣的路徑值得思考:確立發展方向、引進人才之後,為人才創造良好的制度和環境,在他們取得創新成果之後再讓企業將其推廣,最終使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實現經濟的轉型升級。
arrow
arrow

    ogs822sq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