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門傢轎選誰好 豐田致享VS大眾捷達



相比於客貨兩用的中國式“MPV”和各種國產手動小型SUV,合資入門級傢轎其實也是不少消費者購買第一輛車時的常見選項。畢竟在駕校學車時用的最多的就是捷達、愛麗舍和桑塔納嘛。十萬元以內落地,省油省心,保養便宜是這類消費者的首要購車需求。正巧巡山兄的小夥伴前段時間提瞭一臺豐田致享,那就厚臉皮的再問同事借臺捷達來對比下。看看和同級銷量王捷達和新晉選手豐田致享誰更劃算。

照例,我們還是先來簡要回顧下他們的歷史

首先,我們來說一說致享。1999年,豐田推出第一代Yaris,這款小車明顯走的是可愛路線,一直生產到2005年,算是現在致享、致炫、威馳、威馳FS這四款車的共同祖先,而早在2000年,其三廂版本就已經國產瞭,就是所謂的夏利2000,2008台中通馬桶推薦年初代雅力士的兩廂版被貼上瞭一汽標並改名為威姿,但是這兩款車當年的銷量並不好。

之後,2005年,豐田又繼續推出瞭二代Yaris,這也就是國產的雅力士。但是生產卻交給瞭廣汽豐田,而一汽則生產其三廂版車型“威馳”。這種“廣豐兩廂,一豐三廂”的模式一直延續到瞭現在的三代Yaris上。

現在,為瞭提供更加多元的選擇,廣豐在兩廂YARiS L致炫的基礎上推出瞭YARiS L致享,而一豐則在三廂的威馳上衍生出瞭兩廂威馳FS。所以,就出身而言,致享和三廂Yaris一脈相承,屬於我們常說的“國際車型”。

接下來我們來聊聊捷達。

台中市抽化糞池作為“老三樣”之一,捷達是名副其實的老炮兒車。從1991年第二代方頭捷達投產以來,加上其各種改進型號,累計生產瞭社區公寓大廈抽肥22年,總產量超過230萬輛。很多車友在駕校學車時用的就是老捷達。皮實耐用,維修便宜是不少人對它的印象。但是2013年推出的新捷達其實並不是老捷達的後裔,而是一汽-大眾在PQ25平臺基礎上推出的一款“特供車”。

因此,從血緣上講,目前在售的速騰才是老捷達的正經後裔。

展開對比之前,我們先來介紹下參與對比的兩位選手。他們分別是2015款捷達 1.6L 自動舒適型(指導價10.83萬)和2017款致享 1.5GS CVT銳動版(指導價10.68萬)。簡而言之就是頂配致享和次頂配捷達。

註1:

雖然最新的2017款捷達將1.6自吸換成瞭1.5自吸,但本體還是那臺EA211,最大馬力依舊為110馬力(6000轉),峰值扭矩雖然都在3800轉產生,但是卻低瞭10牛·米,與之匹配的均為一臺6AT變速箱。巡山兄也去4s店試駕瞭新捷達,就技術和感受上而言,17款捷達和15款捷達的動力總成基本可以等同。兩者的差異主要在於外觀和內飾上。

註2:

個人認為,售價13.49萬的1.4T捷達性價比和關註度都比較低,因此不在此次對比的考慮范圍內。

就車身尺寸而言,二者非常接近。基本上屬於半斤八兩的水平,但是在大眾的譜系裡捷達被歸為“入門級緊湊型車”,而在豐田的譜系裡致享僅被歸為“小型車”,這點在“中型SUV”途觀L和漢蘭達上也存在這個情況。所以,聽起來捷達會更顯大。

外觀上,致享在造型設計上和致炫師出同門,一改之前豐田傢族中庸老氣的設計,顯得年輕時尚,同時標志性的“八字胡”則采用瞭與車身同色的設計,更加簡潔大方,柔和多變的線條也讓它的前臉比同級競品更加耐看。車側線條簡潔流暢,整車比例也比較協調。兩條側腰線向後延伸,給人一種向前俯沖的架勢,這也符合目前豐田主流的偏運動化的外觀風格。車尾整體而言比較動感,細節上也加入瞭一些鍍鉻飾條,比較耐看。在設計細節中尾燈采用瞭LED加鹵素的組合設計,這在同級中算是比較厚道的配置。

在外觀上,個人感覺實拍的15款捷達比最新的17款更好看一些,視覺感受上15款更加運動。車身側面而言,捷達的線條也比較流暢,整車比例也很協調。車尾相比於15款,17款捷達的尾部更加立體,但光源仍為普通鹵素。

在胎圈配置方面,實拍車型沒有差別,均為185/60 R15的韓泰輪胎。不同的是,致享除瞭三款1.3升入門版車型外全部采用185/60 R15規格的輪胎。而17款捷達則是在入門的1.4時尚型和1.5時尚型上使用瞭175/70 R14的輪胎。其餘則采用185/60 R15尺寸的輪胎。高配還可加錢選裝195/55 R16規格的輪胎。備胎方面,致享和捷達均為非全尺寸備胎,僅能應急。

總的來說,雖然在外觀配置上兩款車總體差距不大,但致享相比捷達多瞭LED日間行車燈,半LED尾燈組。

就設計而言,致享的內飾明顯比捷達更加年輕動感,二者在用料上都采用瞭大面積的硬塑料,屬同級主流水準。

細節上,致享的內飾配色更加細膩精致。雖說都是硬塑料,但是致享這以假亂真的“縫線”配上鍍鉻裝飾的門把手,讓內飾看起來高檔雅致瞭不少。

配置方面,同價位的致享由於是頂配車型,相比次頂配的捷達多出瞭真皮座椅,多功能方向盤,一鍵啟動和無鑰匙進入這幾個比較實用的配置。而17款捷達相比15款,在配置上可花錢選裝原廠大屏,座椅加熱和自動空調這三項比較常用的配置,但是參考捷達和致享的消費群體,更多消費者傾向於加裝副廠大屏。

如本次拍攝的這輛捷達,車主就自己加裝瞭仿皮座套和中控大屏。這個帶大屏的副廠主機雖然質感上表現一般,但是功能性還是比較全面的,集成瞭DVD、導航、藍牙電話和倒車影像這些比較實用的功能。這種副廠主機在汽配城的售價在1000至2000元之間,不管是捷達還是致享均能輕松加裝。

天窗方面,致享的天窗蓋板可以完全打開,總體可用面積大於捷達。配上米色內飾,在視覺感受上感覺致享更加敞亮。

總的來講,在內飾的用料和裝配工藝方面,捷達和致享都達到瞭同級主流的水準。在細節設計方面,致享明顯比15款捷達精致細膩。17款捷達在增加瞭內飾鍍鉻條和鋼琴烤漆面板後質感有瞭比較明顯的提升,但在細節上還是略遜於致享。

說完瞭套話,接下來我們聊點兒實在的。日常實用性我們主要分為人性化設計、空間、安全性還有駕駛感受四部分。

相比捷達,致享在左右空調出風口處各設置瞭一個杯架,讓車主可以喝到冬暖夏涼的飲料,十分貼心。

體驗期間,巡山兄發現捷達的油門踏板和剎車踏板之間的距離偏近,在松開油門踩剎車時,剎車踏板經常會出現卡腳的現象。而致享油門和剎車踏板之間的距離幾乎是捷達的兩倍,所以不會有這樣的問題。雖說這個小瑕疵還沒有嚴重到威脅行車安全,但是對於油門和剎車踏板這樣高頻實用的配件,還是希望廠商能在之後進行改進。

作為頂配和次頂配車型。實拍的兩臺車均有配備中央扶手。但在人性化設計層面都有值得改進的地方,致享的中央扶手箱深度不錯,但是太過靠後,開車時手肘幾乎無法枕到。捷達的中央扶手深度比較淺,且會與手剎有比較明顯的幹涉,在打開中央扶手的時候,隻能采取勾手拉手剎的方式,比較別扭。

捷達全系標配瞭外後視鏡電加熱,這個功能在雨天行駛特別實用,可以比較好的保證後視鏡上沒有水滴,巡山兄希望這個比較高頻的實用性配置能在更多車型得到普及。

致享全系標配上坡輔助。這對於手動擋司機和新手特別實用。經實測,在地庫這種比較陡的斜坡上,致享的上坡輔助可以保證在車輛臨時停止時不溜車,以前對半坡起步有陰影的小夥伴在使用過後對這個配置贊賞有加。而捷達僅在售價13.49萬元的頂配1.4T車型上才有裝備,這點相較於致享,顯得有些不接地氣。

相比於捷達,致享全系標配瞭發動機自啟停系統,這在同級別中比較少見。幾天的體驗下來,這套系統還是比較實用的。敏感度並不像有些車型那般神經質,讓你上車就想關掉。隻要正常力度剎停即可觸發,此時掛到P擋便可以松開剎車踏板,此時就可以讓腿部休息一下瞭。起步時踩住剎車踏板發動機點火,這個間隙正好可以掛擋,然後就可以正常行駛。

整體來講,這套系統的易用度還是不錯的。

就乘坐空間層面,兩臺車由於尺寸接近,數值上兩車差別並不大。並且兩車都有後排中央頭枕,這在遇到追尾事故時可以對乘客頸部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

不得不說,作為一款前驅車,捷達的後排中央凸起十分明顯。後排中部乘客在乘坐時會比較難受,而致享中部的凸起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後備箱空間方面,兩車都比較規整,尺寸差異並不大。實拍的頂配致享,後排座椅可以支持比例放倒,空間實用的靈活性更高,後排座椅背面也由織物包覆。

捷達全系後排不支持放倒,擴展性上略差,且後排座椅背面直接采用裸露的鋼板,除瞭看起來不好看以外,在剎車時後備箱中的雜物會傳來一些碰撞異響。

安全配置方面,致享全系標配車身穩定系統和上坡輔助。車身穩定系統的重要性自不必說。上坡輔助經過巡山兄在地庫上坡實測,確實可以在完全剎停的情況下穩住車輛,這對於上坡起步不熟悉的新手和手動擋車主確實是個福音。

捷達的車身穩定系統並未全系標配。僅在售價13.49萬元的1.4T版本上才裝備上坡輔助,走量的中低配車型並未配備這個實用的配置。

在體驗過程中,我們發現實拍的2015款捷達用塑料泡沫取代瞭防撞鋼梁,在安全性上不及致享。

經咨詢4s店得知,在售的17款捷達也沒有後防撞鋼梁。目前在網上可看到不少銷售捷達後防撞鋼梁的店傢,價格大多在200~300元之間。但巡山兄需要提醒小夥伴的是,之前發生過自行加裝後防撞鋼梁出現事故保險公司拒賠的案例,所以在自行加裝之前還需咨詢當地保險公司,以免發生拒賠的情況。

動力方面,致享使用瞭1.3L和1.5L自然吸氣發動機配合5擋手動和CVT無級變速的組合(模擬8速),這點和致炫還有威馳完全一致。在動力參數上,致享相比同級競品並沒有什麼優勢,底盤也是前麥佛遜後扭力梁這種同級主流的配置。但是,開起來,這臺車卻呈現出和捷達完全不一樣的風格。和往常許多日系車油門初段靈敏的調校有所不同,致享油門總體比較線性。具體來說就是起步很輕快但是並沒有其他日系車那種躥車的感覺,配上這臺CVT變速箱,總體表現十分平順,不激烈駕駛幾乎察覺不到變速箱的存在。並且這臺車的巡航轉速也比理想,80km/h巡航時,轉速基本被控制在1400轉左右,100km/h巡航轉速也就1600轉左右,這讓它的燃油經濟性表現比較出色。如果深踩油門急加速,會有一定的發動機噪音,但整個過程車子表現得比較輕快,即使車上坐著三個平均體重90kg的胖子也能感覺後勁兒比較足。

總的來說,致享的動力完全滿足日常使用需求,作為一臺日常使用的傢用車非常稱職。

相比於致享,參與體驗的小夥伴一致認為捷達給人的感覺是“中低速狀態比較油膩”。具體來說就是說在起步和30km/h以下行駛時,這臺車的6AT變速箱會在一擋換二擋時有比較明顯的頓挫,油門初段虛位比較大,起步時必須稍微深踩油門踏板車子才有反應。當速度上到60km/h以上時,這種“油膩感”才會有比較明顯的改善。此外,捷達的方向盤轉動起來也稍微偏沉。總體上,捷達沒有致享上那種輕快線性的感覺。

購車成本方面,二者的終端優惠比較接近,致享除瞭4s店的現金優惠外,還有1500元的廠商購置稅補貼。由於致享在廠商指導價上會比17款捷達便宜一萬多元,因此在配置接近的情況下,購買致享可以節省一萬元左右(具體情況視當地優惠力度有所差別)。在10萬元落地這個級別,1萬元的差價對於消費者而言還是比較明顯的。

保養費用上,致享和捷達均為一萬公裡一保。雖然目前新車都會經過廠商的耐久度測試,但是考慮到國內比較特殊的用車環境,4s店一般建議8000公裡到店檢查,並酌情進行保養。保養費用方面,兩車的小保養基本都在300元左右,60000公裡保養費用致享為3219元,比捷達便宜994元,都屬於吃苦耐勞好養活的類型。

保值率方面,致享繼承瞭豐田品牌高保值率的優良傳統,前三年整體上比捷達高出5個百分點左右。高保值率對於那些隻是想買臺車代步的消費者尤其重要,畢竟轉手換車也不會有太大損失,而且類似於致享和捷達這種銷量比較大的車型,出手也比較容易。

經過幾天的對比體驗,致享在一些表面配置上表現一般,如沒有中控大屏,沒有倒車雷達,僅頂配車型才配備真皮多功能方向盤,這些都會很容易讓消費者產生致享配置較低的印象。不過仔細分析後不難發現,它在大傢不太在意卻又很重要的地方下足瞭功夫,即使是終端售價5.98萬元的1.3手動版車型也標配瞭VSC車身穩定控制、上坡輔助、發動機自啟停以及座椅高低調節等很實用的配置。總之,致享就像是一個任勞任怨的賢內助,隻有當你真正和它相處時才能體會到她的好。

捷達的總體表現也符合同級主流標準,隔音和高速穩定性強於致享。但是在動力總成的流暢度和人機工程學設計方面還是有比較大的提升空間。而且在終端售價方面,尺寸和配置接近的情況下,捷達會比致享貴出一萬元左右。再加上低配車型沒有車身穩定系統和全系沒有後防撞鋼梁。總的來說,巡山兄個人更推薦豐田致享。
arrow
arrow

    ogs822sq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